古法造紙:手工造紙工藝詳解

發(fā)布日期:2018-07-31

古法造紙就是所謂的土法,只是不用機械的手工造紙方法,造紙的原料是麻類,樹皮竹子和稻草等這些自然產物。這些原料是當時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同時業(yè)反應出特定時代的風物民俗。在歷經千年磨礪,手工古法造紙術傳承至今,成為古文明的“活化石”,手工造紙深邃的內涵向社會乃至全世界展現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手工紙也是有分類的,一般按照用途可分為文化用紙、生產用紙、衛(wèi)生用紙和祭祀用紙四大類。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用于毛筆書畫使用的手工宣紙。這種手工宣紙質地柔韌、潔白平滑、細膩均勻且色澤耐久因此馳名中外。在傳統手工紙中,鞭炮用紙、紙傘、紙扇用紙的制造也是獨具一格。而手工祭祀用紙主要黃表紙、壽衣紙、祭先紙等,常常為宗教活動所用。

說起手工造紙的工藝,抄一張紙要費72遍“工夫”,但主要流程有以下幾道:

備料:一是桑麻,來自當地扒下的桑皮。二是廢紙邊,來自廢品站。桑皮中會夾帶很多雜質塵土,需要在水池中浸泡一天一夜然后洗刷干凈瀝干備用。

去皮:在磚砌窖井中,按照4000斤水、1200斤石灰的比例制成石灰水,將桑皮放入石灰水中浸泡一周。在此期間,每間隔一段時間就用長鉤涮麻進行脫皮,連續(xù)3次,此為拿皮過程。隨后蒸煮,取大鍋,將原料放置鍋內,上覆棉被石塊壓之,蒸煮至兩小時。然后將蒸制好的桑麻碼放在一起,燜制3天之后晾至半干,用石碾碾壓去皮。

砸制:將碾壓去皮后的桑麻纖維放入水缸中,將雜質碎末洗去。將洗凈的桑麻纖維淋水浸泡,次日再次碾壓,然后放水中進行漂洗。將漂洗過的桑麻纖維瀝干水分用榔頭砸制,這樣是為了桑麻纖維分解得更細。這一漂洗砸制的過程是反復進行的,在進行漂洗的時候會在水中一只用來過濾的工具,為了防止纖維流失和除清水。

制漿:將反復砸制漂洗后已經變白的麻料順放在長凳上,用繩索勒緊,用刀具切成碎料。按照1/3的比例將水與紙邊放至漿缸里反復搗制攪拌,直至漿料手感滑溜,這就是“制漿”環(huán)節(jié)。

抄造:將紙漿放入抄造池,取竹簾攪動漿料然后順勢抄紙。抄造的紙張靜置瀝去水分之后把紙墩子翻過來底朝上,曬干之后即可。

隨著社會飛速的發(fā)展,手工造紙工藝由于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益低、工藝落后、產品銷路差,加之成本高導致市場越來越小,已經被現代先進的造紙技術取代。傳統的古法造紙漸漸從人們的記憶中遠去。面對文化遺產生存環(huán)境日漸惡化的現狀,民間文化扶持、保護、傳承等工作,任重而道遠。

責任編輯:苗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推薦閱讀:現代造紙的過程

聲明:該文章系轉載,登載該文章目的為更廣泛的傳遞市場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yè)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如有漏登相關信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網友評論
 
 
南京中紙網資訊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0 蘇ICP備10216876號-2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20501 
蘇公網安備 32010202010716號
視頻號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