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造紙術的傳播

發(fā)布日期:2018-09-20

歷史小知識: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

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簡稱四大發(fā)明,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fā)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此說最早提出的人是英國學者漢學家李約瑟,并被后來許多中國學者認可、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fā)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產生巨大影響,且這些發(fā)明通過各種途徑傳到西方,對世界文明發(fā)展史也產生很大影響。加強了東西方貿易和經濟文化交流。指南針、火藥、印刷術等都是先被阿拉伯人所吸收,然后再輾轉傳入歐洲,西方文明也因此獲得了迅速的發(fā)展。

造紙、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中國文明或以和平出使、互市,或以戰(zhàn)爭被俘等各種途徑傳授給阿拉伯人,后來再由他們傳往更加遙遠的歐洲……這幾乎成為中世紀東、西文化傳播的一種模式。怛羅斯戰(zhàn)役雖是中國與阿拉伯關系史上的一次兵刃相交,但其重大意義在于,它為造紙術的西傳創(chuàng)造了客觀條件,促進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技術文化的交流,對東西方歷史進程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造紙術到公7世紀初期(隋末唐初)開始東傳至朝鮮、日本;8世紀通過西域傳入撒馬爾罕,接著又傳入巴格達;10世紀到大馬士革、開羅;11世紀傳入摩洛哥;13世紀傳入印度;14世紀到意大利,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紙廠,成為歐洲造紙術傳播的重要基地,從那里再傳到德國、英國;16世紀傳入俄國、荷蘭;17世紀傳到英國;19世紀傳入加拿大。造紙的發(fā)明與傳播,使文字的載體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知識在平民中的普及得以實現(xiàn),從而極大的推動了世界科技、經濟的發(fā)展。

105年發(fā)明造紙后, 造紙術就從河南向經濟文化發(fā)達的其它地區(qū)傳播。蔡倫被封到陜西洋縣為龍亭侯,造紙術就傳到漢中地區(qū)并逐漸傳向四川。據蔡倫家鄉(xiāng)湖南耒陽的民間傳說,蔡倫生前也向家鄉(xiāng)傳授過造紙術。東漢末年山東造紙也比較發(fā)達,出過東萊縣(今掖縣)的造紙能手左伯。另外,紙和藻飾書通過絲綢之路也先后傳向 北方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晉代開始,我國書畫名家輩出,大大促進了書畫用紙的發(fā)展。如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在他父子時期書畫用紙大有提高。晉與南北朝的書寫紙抄經紙為麻和楮皮制造,紙面已敷用淀粉與白色礦物涂料并進行研光。

隋代統(tǒng)一南北后,唐、宋繼承與發(fā)展了數(shù)百年造紙的成就,并開辟了唐、宋我過手工造紙的全盛時期:唐代書畫與佛教盛行,使紙的需求劇增,造紙的原料擴大到用藤和桑皮等。書畫紙還用淀粉硝煮成涂料涂布后再經打蠟,最后用粗布或石塊等揩磨砑光。寫經紙還用黃檗染成黃色以避蠹。北宋時安徽已采用日曬夜收的辦法漂白麻纖維以制紙,抄出的生紙光滑瑩白,耐久性好。南宋時我國南方已盛產竹紙,王安石、蘇東坡等都喜歡用竹紙寫字,認為竹紙墨色鮮亮,筆鋒明快,當時受到許多文人墨客的仿效,從而促進了竹紙的發(fā)展。宋代不但盛產竹紙,而且開始用稻、麥草造紙。北宋蘇易簡《文房四譜》中記載了浙江人以麥、稻桿做紙漿及與油藤配用造紙。

到了明代,我國用竹子造紙的技術(指手工)已臻完善,該時代宋應星著的《天工開物》系統(tǒng)敘述了用竹子造紙的生產過程,并附有生產設備與操作過程的插圖。該書已譯成日、法、英文傳人日本與歐洲,是我國系統(tǒng)記述造紙工藝的最早著作。

經過、明、清數(shù)百年歲月,到清代中期,我國手工造紙已相當發(fā)達,質量先進,品種繁多,成為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文化發(fā)展傳播的物質條件。

我國在發(fā)明造紙以后,起先是把紙本書攜往國外,然后造紙術也逐漸外傳。

紙和造紙術首先是傳向與我國山水相連并早有交往的朝鮮。公384年,東晉熟悉造紙的和尚摩羅難陀從山東乘船渡海至百濟國,帶去各種書籍獻給百濟國王,并在朝鮮傳播造紙。唐、宋之后,朝鮮高麗紙質量甚至一度曾超過我國。

610年,朝鮮和尚曇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紙術獻給日本攝政王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下令推廣全國,后來日本人民稱他為紙神。

造紙術傳人阿拉伯是在公751年。 那一年唐將高仙芝在與阿拉伯大食國在中亞西亞坦羅斯城(原蘇聯(lián)南部哈薩克地區(qū))的戰(zhàn)爭中失敗,被俘去一批造紙工匠出身的士兵。當?shù)厝私M織這些俘虜傳授造紙方法,并在撒馬爾康辦起用棉花造紙的廠子。

751年之后,造紙術就逐漸傳向阿拉伯與歐洲各國。 從文獻資料匯集的各地開始造紙年代的順序大體是: 伊拉克的巴格達(793年),敘利亞的大馬士革(795年),埃及(900年),西班牙(950年或1150年)摩洛哥(1100年),法國(1180或1189年),意大利(1276年),比利時(1320或1405年),德國(1320或1336年),荷蘭(1323或1580年),奧地利(1356或1498年),瑞士(1411年),英國(1488或1494年),波蘭(1491年),瑞典(1532年),丹麥(1540年),匈牙利(1546年),芬蘭(1560或1660年),莫斯科(1567或1576年),挪威(1654年)。

1575年西班牙人到墨西哥建紙廠,把造紙術傳到美洲。1690年荷蘭人把造紙術傳到美國費城,從美國傳到加拿大已是1803年了。造紙術傳到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則是清朝晚期才發(fā)生的事。

盡管造紙術發(fā)明于中國,并且我國造紙業(yè)在很長的歷史范圍內都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但由于我國封建社會歷史過長,手工工藝與應用技術的發(fā)展未能上升到機械化大生產的水品,長期以來僅僅利用水碓等簡單水力機械。而在17世紀到18世紀,歐洲資產階級革命解放了生產力,隨之而來的產業(yè)革命已將手工造紙推向全面機械化階段,使西方造紙工業(yè)超過了發(fā)明造紙術的中國。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才成批建設了大型國營機制紙廠,逐步形成了基本自給的造紙工業(yè)體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紙張新品種和產量都在大幅度地增長,1989年紙和紙板的總產量已達1264.5萬噸,在產量方面已躍居世界第四位。

因此,中華民族不僅有理由為發(fā)明造紙技術而驕傲,也完全有理由為四十年來特別是近十年來造紙工業(yè)的發(fā)展而歡欣。雖然我國造紙工業(yè)的技術裝備、人均產量、品種、質量等與國際先進水品還有較大的差距,但在不遠的將來,中國應該也能夠重振造紙術發(fā)明之邦的神威。

還必須指出,曾經有人提出在東漢之前的西漢就已經發(fā)明了紙的觀點,國外也曾有人聲稱發(fā)明造紙術的國家不是中國。這些觀點是缺乏根據的,也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聲明:該文章系轉載,登載該文章目的為更廣泛的傳遞市場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yè)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如有漏登相關信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網友評論
 
 
南京中紙網資訊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0 蘇ICP備10216876號-2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20501 
蘇公網安備 32010202010716號
視頻號
抖音